当前位置:

参加创建晃县新苏区的最后一位开国将军――魏国运少将逝世

来源: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作者:胡爱国 彭宏高 编辑:redcloud 2019-10-11 16:09:39

魏国运少将

  红网新晃站讯(胡爱国 彭宏高)2017年7月1日1 8时3 0分:接参加创建晃县新苏区的红6师政委、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廖汉生开国中将生前秘书李迎选同志通知:“惊悉红二方面军老红军、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工程部部长魏国运老将军于2017年6月30日下午14点57分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逝世,享年103岁。”

  魏国运少将

  1914年5月8日出生,湖北省监利县龚场镇花老台村(今高洪村)人。

  1931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2月参加红军,1934年转为中共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2军团4师12团排长、连指导员、4师机炮连指导员、师直俱乐部主任、10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洪湖、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红军创建晃县新苏区时,任红2军团4师10团党总支书记,参加了便水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参谋、抗大1分校队长、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参谋处股长、科长、总参谋部1处5科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5师13旅参谋长、中原军区参谋处副处长、江汉军区鄂中军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军区荆州军分区政委、空军第23师政委、广州军区空军指挥所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空军工程部部长。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

  1961年8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7年6月30日在北京逝世。

  参加创建晃县新苏区152名授衔的开国将帅中,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将军。

  相关链接:  

红军在晃县创建新苏区 

胡爱国
2016年5月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教条主义者全盘否定毛泽东等在实践中创造的行之有效的红军作战原则,最终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和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战略转移即长征,是党领导红军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然而,红军实施战略转移,进行长征,落脚点的选择却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抉择过程。红军在晃县创建新苏区的斗争就是这种艰难曲折的真实写照。
  晃县,地处湘黔交界之地,距离湖南反动中心长沙500公里,离贵州反动统治中心贵阳近500公里,是湘黔两省军阀之间权力的结合部。县境东面与本省芷江相连,南、北、西三面全部嵌入贵州,北面铜仁有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南、西两面是云贵高原的起脉。县境内沟壑纵横,溪河密布,有海拔1000余米以上的山峰27座,大小溪河269条。晃县及湘黔边界地区有建立新苏区的广阔地域空间。1924年贺龙率讨贼联军第9混成旅驻扎铜仁,他曾多次到过晃县,对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十分熟悉。1926年晃县共产党员唐伯赓、田嘉敏等在芷江、晃县开展农民运动,曾动员地方武装参加北伐军贺龙部,唐伯赓与贺龙商议过收编事宜。晃县及邻近地区的侗苗人民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对共产党有较高的认知度,有建立新苏区的群众基础。关于在晃县创建新苏区的计划,任弼时在《红二、六军团从湘黔边到康东北长征经过报告大纲》中作了明确的阐述:为“适应我军在湘黔边创造新根据地之总目的,决定在晃、芷江间反击尾追之敌,以求得新的有利局势之开展。”
  1935年9月,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任务后,红二、六军团和湘鄂川黔苏区成为长江以南苏维埃运动最重要的柱石。它处于长江中游,北临武汉,南接长沙,对于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战略行动,打击蒋介石反动统治起着重大作用。因此,蒋介石在“追剿”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同时,在湖北宜昌设立行营,调集大批兵力对红二、六军团和湘鄂川黔苏区进行新的“围剿”,企图一举歼灭。面对严峻的态势,11月4日,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战略转移的方针,红军行动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转移,决定突围远征到湘黔边区,争取在湘黔边区创建新的苏维埃根据地。11月19日,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红二、六军团主力突破敌人的澧水和沅水防线,发起湘中战役,控制了湖南中西部广大地区。红军转战湘中,威逼长沙,打乱了敌人的部署。蒋介石迅速改变战略部署,组成对红军的“追剿”军,任命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何健令所部撤离原布置的防线,以樊嵩甫纵队4个师、李觉纵队3个师为主力,由“围剿”改为“追剿”,并调汤恩伯、郭汝栋、陶广等纵队,采用正面追击,两翼迂回战术,妄图将红军限制消灭在沅水和资水之间。当敌人进行再“追剿”时,红军佯向东南急进,造成东渡资水之势,把追敌全部吸引到资水地区后,迅速调头西进,于1936年1月1日进到芷江县西面的冷水铺地区,把追击和迂回的敌人全部甩到了后面。当天,红二、六军团首长举行会议,进行新年战斗动员;总结突围以来的工作;提出在湘黔边区以决战的胜利创建新苏区的任务。
  1月2至3日红军陆续进入晃县,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和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首长驻龙溪口春和瑞商号。红二军团到达晃县后,以一个营的兵力,西取玉屏,攻克县城,当日下午回师晃县驻林冲、黄雷、晏家、天堂、大鱼塘、酒店塘一带,作为临时后方。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沿未开通的湘黔公路,从暮山坪、波洲至老晃城一线驻防。红军由芷江入晃县实施战略展开,目的是在以晃县为中心的湘黔边一带创立新苏区。红军在晃县,兵力部署按敌我双方态势分布于大半个县域,其活动遍及波洲、兴隆、城镇、大湾罗、方家屯、禾滩、鱼市、林冲、黄雷、晏家10个乡镇,70多个村,近千个自然村寨。
  红军在晃县期间,派少数部队向北活动,以迷惑敌人,主力就地休整备战。期间,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在各驻地书写张贴“取消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不拉夫不扰民!”“打倒卖国的国民党!”“打倒蒋介石!”等标语口号。时任红二军团宣传部副部长、后成为开国将军的金如柏同志,亲自率领一支宣传队在龙溪口街上张贴标语,生动形象地演戏宣传。1月4日上午,在龙溪口万寿宫召开民众大会,任弼时、贺龙亲自演讲,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方针政策,揭露蒋介石卖国求荣的罪行,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开展抗日反蒋活动,动员有志青年参加红军。红军在龙溪口唐万盛店号设立“没收委员会”,把没收的财物发给贫苦民众。镇压了国民党反动官吏和反动团首,打了20多户土豪,为民除了害。
  正当红军开展创建新苏区工作时,情报显示:3日,敌总指挥刘建绪率部已达洪江; 郭汝栋纵队主力抵达麻阳,正沿辰水向湘黔边境堵截; 樊嵩甫纵队的先遣队已过怀化榆树湾; 陈渠珍师集中在永绥、保靖一线,阻止红军返回湘西; 汤恩伯纵队驻绥宁; 尾追红军最紧的李觉、陶广两个纵队,主力离红军仅有1~2天路程。李觉纵队章亮基第16师,从芷江竹坪铺、冷水铺一带向晃县孤军伸进,与红军相距30公里左右。敌第19师和第63师随第16师跟进; 陶广纵队从芷江绕道米贝、中寨,企图从侧翼包围龙溪口红军指挥部; 黔军蒋再珍新8师屯军铜仁,其下李昌荣团驻万山、田坪一带,与红军相距仅20公里。敌人已形成对红军前堵、后追、腰截的战略态势。
  4日下午,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在龙溪口“春和瑞”商号召开前敌委员会议,史称“龙溪口会议”。前委书记任弼时,委员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李达、夏曦、张子意等出席。会议决定:组织实施“便水战斗”,以求得决战胜利,进而完成创建新苏区的任务。会议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兵力分布情况,计划抓住战机,利用晃县、芷江交界处的有利地形,以红二军团4师、6师,红六军团16师、17师4个主力师,打伏击战,出其不意地包围并消灭尾追之敌章亮基16师,将敌19、63师阻隔在氵舞水以东。此战,史称“便水战斗”。整个战斗部署:任弼时率红5师和红军学校作为战略预备队,在龙溪口及兴隆、大湾罗、方家屯、大鱼塘、酒店塘一带警戒南、西、北三面之敌,同时开展扩红和筹备建立苏维埃政权工作; 萧克、王震率红16、17师回师东下,占领晃县、芷江交界处一带湘黔公路路基两侧制高点,从正面伏击敌人; 一部分沿氵舞水而下,截断板栗坪浮桥,阻止援兵过氵舞水河; 贺龙、关向应率红4、6师主力从右翼侧击敌人。决定5日向敌人发起攻击。
  5日晨,红军开始行动,各部分别到达指定位置。下午,红军乘敌立脚未稳展开攻势。红军占领高地,向敌发起猛攻,战斗异常激烈。敌遭重创,凭借优势装备,抵抗红军攻击,其增援部队不断投入战斗,向红军反攻。战斗形成胶着状态,战场形势对红军极为不利,加之敌陶广纵队已迂回到晃县城南,与我警戒部队发生激战,红二、六军团便分别撤离战场。便水战斗毙伤敌军千余人,红军也伤亡千余人,打成消耗战。
  便水战斗未能达到我军作战预期目的,但粉碎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使其不敢贸然追击,红军得以从容再实施战略转移。鉴于在晃县创建新苏区的计划不能继续实施,8日红军撤离晃县,向贵州挺进,进行新的长征,并留下许多重伤员隐蔽在侗乡人民中间,一面养伤,一面坚持斗争。
  毛泽东同志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宣告了国民党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它向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播下了许多革命种子在红军经过之处,生根、开花、结果。红军在晃县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充分展现了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为晃县人民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要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续写前辈震古烁今的动人故事,用时代的创造延展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辉篇章。新晃是红军用鲜血浸泡过的热土,八十年来,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新晃侗乡人民跟着共产党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如今正在为谱写中国梦新晃篇而努力奋斗!

来源:县史志编纂委员会

作者:胡爱国 彭宏高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