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晃疾控提醒:洪涝灾害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来源:新晃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罗云婷 2024-07-03 09:46:37

发生洪涝灾害时,含有大量微生物的垃圾、粪便甚至一些禽畜宠物等动物的尸体都会进入洪水中。人一旦接触到洪水及其污染的环境,患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预防肠道传染病,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尤其是不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吃瓜果蔬菜一定要用洁净的水来清洗干净,定期对生活垃圾和粪坑粪池等环境喷洒消毒剂和杀虫剂,减少蚊虫的滋生。下面来介绍几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一)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传染源是痢疾患者和带菌者。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通过手、食物和水等经口摄入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带菌者的生活用具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为高发人群。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预防措施: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对食物、餐具进行正确的清洗和消毒;尽量少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和变质的食物;对苍蝇孳生的场所进行有效的消毒和卫生管理,加强灭蝇工作;发生水样便、稀便、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等痢疾样症状应立即就医;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对患者居住过的房屋和用过的物品,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二)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经口使人感染;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等媒介生物传递病原菌而传播。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洪涝灾害期间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和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预防措施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和瓜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鲜,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对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采取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病人的粪、尿等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灭蝇工作。

(三)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传染源是甲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甲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健康人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可受到感染;居住拥挤、卫生条件低下的人群容易发病。

预防措施: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水)产品;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共用水杯等餐具用具;出现皮肤、眼睛巩膜发黄、恶心、厌油、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对病人使用过的器具、衣物要及时消毒;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与控制甲肝的有效手段。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播途径多样且易实现,居我国丙类传染病发病之首。主要表现为手、足、口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时常伴气温升高,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手足口病的传播。

预防措施: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注意手卫生,儿童在直接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做好清洁消毒,奶瓶、奶嘴、尿布、玩具等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勤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来源:新晃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罗云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