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晃疾控提醒: 暴雨洪涝灾害后请注意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来源:新晃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罗云婷 2024-07-03 16:45:44

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受灾人群居住环境恶劣、营养状况较差、机体免疫力降低、病媒生物及宿主动物栖息地或孳生条件发生改变,使得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风险增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暴雨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的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主要宿主为猪等家畜及鼠类,人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土壤和疫水感染发病。该病常具有自限性,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预防措施:灾区群众要避免接触疫水,对猪等牲畜进行圈养,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灭鼠等爱国卫生运动,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接触疫水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靴、戴胶皮手套,必要时可接种疫苗,或者开展预防性服药;出现疑似钩体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

又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吸入气溶胶或食物摄入直接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潜伏期多为1~2周,该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典型症状为“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红”(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似醉酒面貌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预防措施:做好卫生及自我防护工作,确保家和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防止食物被鼠污染;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做好防鼠灭鼠措施,防止鼠类进入室内;不采取人工捣动鼠窝等灭鼠措施。

三、登革热

主要经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夏秋季高发。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表现为发热、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痛、骨关节痛及明显疲乏等。可伴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有的甚至出现多样性皮疹或皮肤黏膜出血。



预防措施: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的杀灭伊蚊;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最好身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室内安装纱窗、纱门、蚊帐等用具,避免蚊子飞入室内,还可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对室内进行科学防蚊、灭蚊。

四、疟疾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由疟原虫感染引起,通过雌性按蚊叮咬或输血传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血液寄生虫病。疟原虫从不挑人,无论男女老少、何种种族都易感,特别是免疫力低的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妇女等更易发病。疟疾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



预防措施:蚊媒密度较高的灾区群众集居地和居住场所用拟除虫菊酯进行室内滞留喷洒;提倡使用蚊香、蚊帐,有条件的地方,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等家庭防蚊设施;提倡穿着长袖长裤、在暴露的皮肤部位喷涂酊剂、霜剂、液剂等驱避剂,改变露宿习惯等,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减少蚊虫叮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杂草污泥,填平坑洼,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蚊媒孳生场所。


来源:新晃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罗云婷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晃新闻网首页